开场白
相信很多小伙伴跟我一样,每天回到家打开房门的那一刻都会被眼前的"惨状"吓到。衣服随手一扔搭在椅背上,书桌上堆满了快递盒和零食袋,床上七零八落地躺着今天换下来的衣服,地上还有几双懒得收的鞋子。看着这一片狼藉,真的好想关上门装作没看见!作为一个从小就被妈妈说"邋遢鬼"的人,我太理解这种无助感了。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尝试,我终于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收纳方法,而且真的超级好用!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路历程和实用技巧。
时间管理
说实话,最开始我也是对着满屋子的杂物望洋兴叹,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收拾。那种感觉就像是要吃下一头大象一样令人绝望。后来我想通了一个道理:与其想着一次性把房间收拾得一尘不染,不如每天做一点点。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:每天睡前抽出10分钟收拾房间。
刚开始执行这个计划的时候,我也经常找各种借口逃避。"今天太累了,明天再说吧"、"就这一次,睡醒再收拾"之类的话天天在脑子里打转。但是当我真正坚持下来后,发现这个习惯带来的改变真的太大了。
现在每天晚上洗完澡后,我会固定花这10分钟做几件事:把换下来的衣服分类放好,干净的叠整齐放回衣柜,需要洗的扔进脏衣篓;把书桌上的垃圾清理掉,该扔的扔掉,该收起来的收起来;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归位,特别是鞋子,一定要摆放整齐。
坚持了一段时间后,我惊喜地发现,10分钟其实可以做很多事。而且因为每天都在做,所以房间永远不会乱到无法收拾的地步。更妙的是,这个习惯现在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生活,就像刷牙洗脸一样自然。有时候累得要死,看到凌乱的房间还是会条件反射地想收拾一下。
购物准则
要说收纳最大的敌人是什么,那一定是"买买买"。之前的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"囤货达人",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,特价商品更是根本把持不住。结果就是家里堆满了各种用不上的东西,不仅占地方,还特别难收拾。
痛定思痛之后,我给自己定了个"三问"法则。每次想买新东西的时候,必须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
第一个问题是:"这个东西真的必需吗?"不是"想要",而是"必需"。比如我曾经看中过一个超级可爱的收纳盒,当时就想买来放书桌上。但是仔细想想,现在用的那个虽然不够萌,但是完全够用,根本没必要再买一个。
第二个问题是:"家里有没有类似的东西可以替代?"这个问题帮我省下了不少冤枉钱。有一次我差点买了一个专门的化妆刷收纳架,后来发现家里闲置的笔筒完全可以用来放化妆刷,既省钱又环保。
第三个问题是:"如果买了新的,准备怎么处理旧的?"这个问题特别实用,尤其是在买衣服的时候。如果想买一件新外套,就要想清楚衣柜里那些差不多款式的衣服要怎么处理。如果答不上来,那八成是不需要买新的。
说个亲身经历,上个月我在某宝上看中了一件特别好看的风衣,样式很时尚,价格也挺合适。当时我都已经把它加入购物车了,但是想到"三问"法则,就开始认真思考。首先,我已经有好几件风衣了,这件新的确实不能算必需品;其次,现有的风衣完全可以满足我的需求;最后,如果买了新的,旧的风衣肯定还是会继续穿,因为都是我精挑细选买的。想通这些后,我就把商品从购物车里删掉了。
最神奇的是,过了一周我再去翻购物车,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想买那件风衣了。这让我意识到,很多购物欲望其实都是一时冲动,克制一下很快就会过去。现在我的购物车里经常躺着很多东西,但最后真正下单的可能只有十分之一。省下来的钱可以买更多必需品,或者存起来攒旅游基金,多好啊!
空间规划
说到收纳,空间利用率真的太重要了。特别是像我这样租住的小户型,更要想办法把有限的空间物尽其用。经过多次尝试和改进,我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垂直空间。
最开始我家的墙面基本都是空着的,显得很浪费。后来我在网上淘了一些便宜的置物架和挂钩,周末找物业师傅帮忙安装上去,立刻就像变魔术一样多出了好多收纳空间。
我的厨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以前的锅铲、漏勺之类的厨具都塞在抽屉里,每次要用的时候都要翻来翻去,特别麻烦。现在我在灶台旁边的墙上装了一个不锈钢的挂架,常用的工具都挂在上面,拿取特别方便,而且看起来还很有质感。
浴室的改造也很成功。我在墙上装了一个折叠式的晾衣架,平时收起来完全不占地方,需要晾内衣小件的时候展开就能用。旁边还装了一个置物架,用来放沐浴露、洗发水这些,既不会占用洗手台的空间,也不会把瓶瓶罐罐放得到处都是。
卧室的墙面我也没放过。床头上方安装了一个小小的置物架,用来放些常看的书和手机;衣柜旁边的墙上钉了几个漂亮的挂钩,可以挂包包和帽子;书桌后面装了个软木板,用来贴备忘录和一些漂亮的明信片。
这些改造说起来简单,但是真的让家里整洁了很多。而且因为东西都有固定的位置,找起来也方便多了。最重要的是,这些收纳设计都很实用,不是为了好看而设计的,所以维持起来一点都不费劲。
分类收纳
分类收纳听起来很专业,其实就是把经常一起用的东西放在一起,让生活更方便。我现在的分类方法完全是从实际使用经验中总结出来的,一点都不死板。
拿我的厨房来说,我把它划分成了几个区域:备菜区、烹饪区、清洗区等等。备菜区就在水槽旁边,放着菜板、菜刀、调味料之类的;烹饪区在灶台周围,锅铲、铲子这些就挂在手边;清洗区除了水槽,还放着洗洁精、百洁布、抹布等清洁用品。这样分区后,做菜的动线特别顺畅,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来回跑了。
书桌我也是这么规划的。经常用的文具、笔记本放在右手边的抽屉里,随手就能拿到;不常用的文件和资料放在左边的抽屉里;电脑周边的配件,比如数据线、移动硬盘这些,都放在一个专门的收纳盒里。
说到电源线,我还有个特别实用的小技巧。我把面包袋上那些塑料封口片留下来,用它们来标记各种电器的电源线。比如电脑充电器的线上系一个红色的,显示器的线系一个蓝色的,这样就再也不会混淆了。这个方法超级省钱,而且特别好用。
衣柜的分类也很关键。我现在的衣柜是按照场合来分类的:工作服装、休闲服装、运动服装各自占一块区域。同时在每个区域内部,又按照类型来细分:上衣、裤子、裙子分开放。这样换衣服的时候特别快,不用翻来翻去。
首饰和配饰我用了一个透明的收纳盒来整理,分成了好几个小格子。项链、手链、耳环各占一格,既能一目了然,又不会缠在一起。平时戴什么配饰也变得很轻松,不用再从一堆乱七八糟的饰品中翻找了。
创意收纳
说实话,做收纳真的不用花太多钱,关键是要动脑筋。有很多看似没用的东西,其实都可以变废为宝。
比如我发现旧的杂志架特别适合用来收纳厨房里的保鲁膜和锡纸。这些东西平放容易乱,竖着放又不好取,但是放在杂志架里就刚刚好,想用的时候抽出来一截,用完直接放回去。
床上用品的收纳也有窍门。以前我总是找不到配套的床单和枕套,现在我把一整套的东西都折好放在其中一个枕套里,需要换的时候拿出来就能用,再也不用到处翻找了。
鞋盒我也没舍得扔,而是用来收纳季节性的物品。比如现在用不到的夏装,就整齐地叠好放在鞋盒里,贴上标签,塞到衣柜的最上层。等到要用的时候,直接把盒子拿下来就行了。
旧的首饰盒可以用来收纳文具,那些小格子刚好可以分类放回形针、图钉之类的小物件。以前这些东西总是散落在抽屉里,现在整整齐齐的,用起来特别方便。
我还特别喜欢用透明的玻璃罐来收纳厨房里的干货。把大米、面条、干豆子这些倒进去,不仅能保持干燥,看起来还很有质感。罐子上贴上标签,写上内容物和过期日期,既实用又美观。
成果分享
回想这一路的收纳之旅,真的感觉特别有成就感。以前的我就是个收纳白痴,东西随手一放,想找的时候要翻箱倒柜好几分钟。现在家里井井有条,什么东西放在哪里我都一清二楚。
最明显的变化是在时间管理上。以前光是找个东西可能就要耽误好几分钟,现在基本上想要什么就能立刻找到。早上准备上班的时候特别轻松,不会因为找不到东西而手忙脚乱。
心情上的变化也很大。以前每次看到凌乱的房间就觉得压力山大,现在打开门看到整洁的环境,心情立刻就会变好。而且因为东西都收拾得很整齐,打扫卫生也变得特别容易,不会像以前一样觉得特别麻烦。
最重要的是,我发现整理收纳这件事情本身也可以很享受。就像是在玩一个整理游戏,每次把凌乱的空间变得井井有条,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。现在我甚至会期待每天晚上的收纳时间,因为这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。
收尾建议
其实收纳这件事情真的不难,关键是要从小事做起,循序渐进。不要期望一下子就能把所有东西都收拾得完美无缺,那样反而容易半途而废。
建议大家可以先从10分钟睡前整理开始,慢慢培养收纳的习惯。等到这个习惯养成了,再开始考虑更细致的收纳方案。购物的时候也要多想想,是不是真的需要买新东西,家里现有的东西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利用。
最后想说的是,收纳的终极目标不是创造一个完美的样板间,而是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生活的空间。只要能提高生活效率,让心情变得愉快,那就是好的收纳方案。
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收纳方式,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愉快。整洁的环境不仅能让我们工作学习更有效率,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好。今天就从10分钟的整理开始,慢慢改变吧!